言語和行為
- chineseupperroom
- 4月9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2025 年 04 月 09 日

雅各書 二章十四至十七節

信心也是這樣,若沒有行為是死的。
雅二:17(和修版)

飛機遇上的亂流不算太嚴重,我曾經歷過更嚴重的。然而當我望向坐在旁邊大約二十歲的乘客時,她流露出驚恐的神色。我決定跟她談談,解釋正在發生甚麼事,通常會維持多久,藉自己第一次遇上亂流的不愉快經歷來鼓勵她。她與航機的情況漸漸穩定下來。當快要降落時,我們遇上更強的亂流,她問我可否再次跟她談談這樣的情況,我照做了。
有時候我們會低估了言語的力量,以為在上帝眼中唯有我們的行為才是要緊。期望某人得到幫助或找到蔭庇畢竟跟直接幫助他們大不相同,然而,我知道有時我們的言語和行為能有一樣的果效。那位年輕女士最需要的,莫過於鼓勵與安慰的聲音。
我們一起離開機艙時,她說:「我不曉得怎樣多謝你才好。」我告訴她,我想像她數十年後在機艙內,已經是經驗豐富的乘客,我想像她也會這樣對待其他乘客,在旅途上幫助他們。我們都能在人生中不同時地,視乎處境把言語變成行為。

親愛的主,幫助我們留心別人的需要,即使當他們感到困擾而無法開口。幫助我們送上他們所需要的,不管那是言語還是行為。阿們。
Andrew Billings(美國Alabama)

今天我該如何運用言語行善?

不愜意的旅客

何時你曾在緊張的情況下別人透過言語給你安慰?這讓你認識到甚麼有關言語的能力?這如何改變你運用言語來安慰別人的方式?
今天的作者說:「有時候我們低估了言語的力量,以為在上帝眼中唯有我們的行為才是要緊。」你認為他說的對嗎?原因為何?
你曾在某處境中言行一致麼?你的經歷在哪方面跟作者相似?在哪方面有所不同?
你何時曾保持緘默,後來卻希望當時有發聲?這怎樣改變你運用言語的方式?
今天,你可以向誰送上激勵與帶來生命的話?
Comments